复利复利复利-复利计算器让你见证复利的威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739|回复: 0

通威股份 2022 年年度股东大会纪要(下)

[复制链接]

1万

主题

2251

回帖

3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8465
发表于 2023-5-26 05:36:1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(接上篇)
刘主席介绍董事会新进独立董事许映童::
许总在华为的时候是我们的合作伙伴,原来他从外面看通威,现在从通威的里面看通威!
他在华为的智慧能源以及他所做的很多领域里面的经验,给我们的董事会带来很多想法意见建议,我们董事会成员始终处于 9 个,内部 3 个,独立董事 3 个,外部董事 3 个,充分汇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意见,把公司干到最好。
( 刘主席有事离开会场,严虎副董事长继续回答股东提问)
问:我们在组建方面战略?
严:组件的投资发展,实际上我们一直坚持了很长时间,坚持专业化道路,我们希望在硅料,在电池组件两个最擅长的领域发挥我们的全球龙头地位作用。
一种是给大家当配角,给大家当车间主任。所以刚才谈到硅料跟几个客户协同配合。 在电池环节,我们一直希望跟几个组件厂商进行相互参股和持股。所以前 5 位的组件厂我们都一一进行了沟通,但是确实很难在这两个环节达成统一,第一点。
第二点前几年组件利润率偏低,所以大家都分别在往上游发展,包括我们往电池片,有的还往硅片,甚至往硅料、工业硅,都在往上游发展。
至少往电池方向发展的绝对数很多,我们统计分析出来整体比例,组件厂商的电池片基本上只有 30%,可能外采都自己做循环了。
虽然我们是世界龙头,光伏的科技性自动智能性也很强,但是还很难做到像芯片一样高技术门槛,很难做到卖价低于对手的成本。所以从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系统性考虑,未来我们电池片也会下水。
虽然说 2020 年以后,光伏行业已经平价上网了,但是又赶上硅料过去的严重投资不足和严重的破产和亏损,所以迎来了这一轮最好的硅料盈利时机。
但是这一系列硅片、电池片土建价格比较高,所以对推动国内的双创目标带来很大压力。比如这两年因为俄乌战争,欧洲需求很大,国外市场很好。国内分布式因为国家有几分钱补贴,各个地方政府也有支持,所以分布式也没受它的影响,而且超预期。但是大型的电站基本上就严重偏离预期,这些 5 大 6 小甚至没办法投,因为收益率不算很好。
那我们为了适应行业发展也作出贡献,结合刚才竞争格局,去年才做出了组件的决定,本来只要找到一家两家谈成合作,我们都不会去做组件。这是组件的情况。
再补充一个,我们始终认为从世界 500 强的全球竞争格局来说,一定是专业化分工和协同发展,包括中国也应该是这样。
至于今天中美之间政治外交问题隔断了,会严重影响全球全社会的进步。 继续下去,各自都会受影响,中国也受影响,美国也受影响。
从世界 500 强的发展历史,从行业发展规律,就应该是专项分工和协同。 但是全球也遇到这个问题了,民营企业也遇到这个问题了,所以我们也再在做一体化了。
资本市场有很长时间,30~40% 的人认可专业化道路。60-70% 的人都认为隆基的成功是因为一体化的成功,所以应该做一体化。我可以坦率的告诉你,我们认为一体化真不是最佳的商业模式,但是没办法也得做这个选择。
大家都认为你学隆基了,实际上隆基是因为在硅片环节最高的时候占到全球 40% 的份额,在单晶硅的转换过程中,做出了重大贡献,他保持高盈利水平,然后在电池的组件环节不盈利,快速铺路,让他 3-5 年就做成全球第一了。实际上并不是真正一体化模式的成功。
我们是综合多方面考虑做出组件这个决定。
第二个股权战略。我们去年三季度开始做的,去年做了 8GW,今年做的差不多,也在做组件的发展规划。我们在投资上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表态。
我们去年已经有 16GW 的产能,今年分别在 3 个地方,盐城、南通及四川的 XXX 今年会建成 80GW 的产能,我们是唯一一家从硅粉(马上我们还做硅粉)到硅料、到电池片、到硅片、到组件,彻底一体化的最全的,而且又是控制源头原料的企业。
而且在硅料环节、电池片环节,我们质量成本效率绝对最佳,这里补充说一下,我们在硅片环节,原来只有跟天合的 4、5GW,经去年的年度总结加今年一季度总结,大部分指标全赶上了,而且有部分指标还超越了。
未来有条件,我们也会适度在硅片环节、拉棒切片环节加大点布局,让他跟组件平衡。
未来硅料的供给首先满足我们的友商,然后配套我们的电池,配套我们的组件。然后我们的硅片环节,第一首先服务于天合等的合作伙伴,第二我们会适当补充一点,我们有这个规划,可能在硅片拉片环节,我们这个技术管理优势已经体现出来,我们可能在这个环节适当进行合理的布局。未来的电池片也是首先满足我们的客户。
未来的终极终端,那我们刚才说随着我们组件营销的提升,规模的提升,那我们未来中长期规划是 70% 可以到我们的电池片,30% 还必须要保持外卖。这是我们的这个产业上的规划。
第三点关于组件的战略情况,我们刚才说了,既然选定了,我们一定是要去全力以赴去做的,调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,品质优势、技术优势,全面进行。
这一次我们建的三个新的组件工厂,可能是目前组件厂商里最现代化的了,包括自动仓储,自动化设备,我们是想近几年利用我们的品质,我们的技术优势,特别是我们的成本优势,先以国内为主,国外同步开始进行。因为国内一个是大型电站都是大型招标式项目,第二就算是分布式,中国的分布式基本上完全都是由政府统一交由两三家公司统一运行,基本上也算铺设做 b 端的这么个情况。
国外跟国内商家不一样,国外有一部分大项目也是招投标的,主要是分布式。其他更多用经销商渠道来解决,对品牌的看重要强得多,品牌要取得的建设。隆基也是在着力有所突进。
我们会根据我们的情况,逐步加大国内招募,现在已经五六百人了。我们基本上从全行业、全球招募组件的营销人员,在国内国外都有个布局。
再加上我们过去好几年在叠瓦组件领域,已经在海外特别是欧洲,代理商、经销商,已经有些布局和经验,我们会充分把这两个进行协调和结合。叠瓦组件已经在欧洲排在前三。
你们看过叠瓦组件半黑色半蓝色非常漂亮是吧?欧洲分布式高端的差距,他就要这个。我们比其他收费贵 10% 左右,它不在意价格。所以我们会高度关注国际市场的走势和需求,方向既然定了,我们就一定会今年进前 5,明年进前 3,朝这个大方向目标。
Q: 合盛硅业 40 万吨工业硅投产,明年价格会降到 7 万 / 吨吗?
严:刚才说产能周期,时间要绝对准确是真真非常难。我举个例,一个是两三年前所有行业研究员所有专家,压根预测不到电动汽车这三年的增幅,是吧?没法预测,这就是结果。 第二我再跟你说光伏的情况,去年 2021 年年度股东大会的时候,我们公布 2023~2026 的投资规划,当时主席让我们做行情分析、行业预测。我们把所有的研究报告研究、分析完,到 2025 年,最高期待是多少?359!但今年肯定已经超过了!提前两年!
第三,去年很多机构预测,去年上半年硅料一定会降到 20 万以下,实际上去年一季度从 30 万降到 22 万,又蹦回去超过 30 万,就一直没下来,直到今年年初降到 12 万,对吧?你看这些预测,全打脸了!这么多券商,那么多专业机构都没法预测准,为什么?
有需求啊,200 个国家,然后又不是全市场化装机,不是说每个国家规定计划装多少,不像原来中国 17、18 年,根据国家指标,只装那么多,一个都少不了,多不了,多了少了没有补贴。
现在全放开了,全市场化了,全平价上网。200 个自由国家,有的还没开始在慢慢开始,有的 100-200 兆瓦,有的到了 1GW。。。没有哪个人能把 200 个国家的那么多个个体的消费者的需求预测准确。
去年大家年初说 170GW,到二季度说 200GW,到三季度说 223 了,到四季度有的预测 250GW,最后是 230GW。所以你看这个一年多 4 个变化。
那今年也有几种预测,最差的前段时间说 320~350,近期已经 350~400 了,高一点的直接就 400~450,所以今年预测至少是 350~450 之间,我觉得哪个人都没办法准确预测,因为需求预算不准。
需求在终端,那海外占比多少?国内占比多少?海外基本上三个月之后,这中间又有三周的储存和海运的过程,前两年疫情,海运又受到很多阻力。。。然后每一个制造端,从硅粉、到硅料、到硅片、到电池片、到组件,要有 1.1~1.2 的储存系数,主要还取决于硅料的环节。
所有公布的情况,只有我们按时和提前完成了。只有一个项目晚了一个月,因为云南政府的原因晚了。
顺便说一下我们内蒙包头的公司,因为提前一个月达产多赚了 10 个亿。我们都认为不可能,但是真就按时提前一个月达产,多赚了 10 个亿,最后按照规定,给 50% 奖励团队,就是 5 个亿。这就是管理规则、竞争规则。
所以说很难预测准,但是最后还是要,我们认为一季度可能在 20 万以上,二季度应该在 15-20 万之间,三季度四季度可能都会在 10-15 万之间,平均水平有可能在 10 万左右。明年多半会走到 10 万块钱以下,二季度到 8 万左右,终极目标基本上就 6~8 万块钱。
6~8 万很多人就特别头疼了,新投的成本不到 10 万块钱,我们的成本 5 万 5。
顺便说一下量价补差的问题,我的成本可以比行业平均水平多赚 1-2 万块钱。我们的计划就是到明年年底,产能 80 万吨,后年开始就有条件产出 80 万吨以上的产量。这个时候降价,才看得出我们的竞争能力,现在你真看不出。低到 8 万块钱,国外的公司在 8~10 万块钱全部亏损对吧?再往下降就要亏现金流了。国内平均成本我们低 2 万块钱,我就靠这个平均水平,可能未来除了前 3 最多不会超过前 5 位,其他基本上没有戏。
你不要觉得行业看起来非常好,我跟你讲,集中度已经非常高了,超过任何一个行业。。。哪一个行业十几年时间能做到制造端前 10 位占了 80-90% 份额?!去年光伏前 5 位占了 80% 份额,你还怎么玩?
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,都是赚钱的公司。而且像我们,其实去年已经把之前的多晶硅的投资全收回来了,今年赚的钱,把今年和明年投的钱都赚回来了,还怕什么?
而且我现在的融资成本已经做到了 3% 以下,中长期贷款已经享受央企的待遇了。你说那些高负债,然后没有积累,然后生产管理、安全性和成本根本不考虑一下?那你凭什么?这个有概念了吧!
东方希望和我们一样又是大化工,又是饲料企业,又不缺钱,什么都不缺,都经过了几年的摸爬打滚,才到前 5 的规模,对吧?这是不容易的,不是表面那么个情况的。
刚才刘主席说他不是为了写书,他专门做战略研究,他的研究早于国家战略研究,所以他才敢这样下手。
Q: 东方希望做的硅料号称成本最低,质量有问题吗?
严:他们号称成本最低,号称好吧。因为有三无,不便去评价太多。因为不是上市公司,很多数据没法支撑。它几年前公布的 3-4 万块钱成本,肯定是没达到的。第二质量技术问题,他缺少技术研发和管理团队。
他已经成立了 5 年以上的,才到今天这个位置,不容易的,不是那么简单的。
其他所有环节都可以快速成长起来,但绝对看不到硅料环节那么快的。刘永行什么也不缺,首先资金不缺,第二也做饲料跟我们一样,经销管理不比我们差。第三是做电化工大的,电解铝这一类的,人家还有电厂,资源优势比我们更好!
但缺乏技术团队,缺乏长期持续,不光是研发,还有生产管理团队,它是很重要的。每一个环节太复杂了,安全点关键点太多。
永祥去年提了 13 万合理化建议,一个月 1 万条以上的合理化建议,全员动员。
这是一个综合系统化的竞争,各个环节各个员工都在为他们的岗位在提合理化建议,而且我们把合理化建议提高的效率,降低成本 30%,直接马上现在就要降低。这真的是很特殊的情况!



问:35 名定增是友商或者还是国有资本?
严:这个说明一下,我们大股东不参与定增的。不是网上传的,我们左手拿了现金,右手又去低价定增。因为那是战略定增。
第一我刚才说了大股东拿分红是用来还负债的。第二我们不定增。
我去查了规则:必须在董事会预案公告上写明 大股东要参与竞争,这才允许参加,只要那句话没写,就绝对不允许参加定增。
第三是竞价定增。按照国家规定,发行日前 1 日和前 20 日均价,最大限度只能打 8 折。如果企业大家认为很差,那你有条件打到 8 折,这是国家制度规定。但是如果企业好,可以打 9 折,可以 95 折,甚至可以溢价发行都可以,这个规则要搞清楚。竞价定增取决于当时行业发展情况,体现我们公司的竞争能力,取决于当时的股价情况。
定增的结构,我们会有意引导,比如说一些政府的产业投资机构,因为各地方都有,但也不能强求,是自愿的,只是说不超过 35 个而已。第二国外的基金、重工业基金等一些国际的基金,对中国友好,现在大力发展光伏,又要走产业。这个基金是我们要的。还有其他有战略认同的国外机构都在过来调研,我们也在向他们推荐和引导,希望成为我们的战略股东。第三个是财务投资者,各种公募基金,私募基金,甚至在座的各位,也可以通过基金渠道打包和参与(个人不具备参与资格)。
而且专门做定增的基金,参加只是报价,最终价格是以最后那一名投资者的价格,作为定增价格。大概是这样。
问:硅片最终是多尺寸并存,还是统一? 答:这几年硅片的尺寸、厚薄,都在发生变化,行业里也提出其他的一些尺寸,通威研发团队和生产现场保持跟进,要看到底哪一种能够解决后面的问题,因为和组件、版型和市场这些都有关系。我们会聚焦到我们自身的领域去推进硅片的形式。
问:210 占多大比例? 答:95% 都是 182 以上,其中 210 占 34%。 ( 完 ) $ 通威股份 ( SH600438 ) $
/xz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复利复利复利 ( 渝ICP备18005324号-3 )

GMT+8, 2025-5-18 18:29 , Processed in 1.062200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3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